当前钢市行情持续低迷,贷款融资日趋艰难,让他的经营更加谨慎,“现在行情不好,开发新客户对我们来说不现实,稳定老客户就成了我们生存的关键。”
李国富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2009年他在上海注册成立自己的钢铁贸易公司。用他的话说,在创业初期就立志“至少十年、二十年,不改行”。
在他看来,“现在生意确实难做,坚守就是胜利。”
严冬坚守各有高招
武汉天合钢铁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荣跃是个乐观的人。在他看来,我国钢铁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的事实也没有变,钢铁产业作为结构性材料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变,我国推进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仍在继续。因此,钢铁需求量回暖机会很大,他建议同行应该对自己从事多年的本业充满信心。
而郑州海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前段时间则组织人员前往西部地区调研,准备向西部地区挺进。他认为,西部的基础建设需要大力投入、发展空间应该会很大。这是他选择坚守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坚守终究是企业的主观意愿,在严峻形势下,要想不被淘汰出局,除了意志还得有办法。
郑州齐辉钢铁物流市场董事长李俊民是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在严峻的形势下,坚持下来的。
他告诉本报记者,钢铁贸易行业传统盈利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的大环境,那种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坚持做终端工程业务,尽管年销售量仅为8万~9万吨,但坚守了十余年,从未改变过。”
而银盛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锁,则是选择了“瘦身”,降成本。
为了使公司每位员工成为公司的资产而非负债,他打算将目前运营的5个营业厅精简合并为3个,遇到非投入资金不可时,宁愿进入暂缓期。
唐山市和荣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和平则强调服务。他说,“服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服务客户,客户是上帝,我得伺候好了;二是要服务钢厂,虽然现在钢厂并不像以前那样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将心比心,有些时候你会从中得到不少好处。”
由于需求萎缩,今年和荣物资的协议订单数量从每月7000~8000吨减少到5000~6000吨,但仍好于其他同类钢铁贸易企业。
他认为,提升自己的服务确保和客户保持良性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进行长远的合作。
现在,在业内像他们一样在严冬中积极求变的企业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