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进行1250亿元大手笔逆回购,这是自6月26日以来央行连续第十周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资金面偏紧的局面仍将持续。
央行逆回购持续10周创纪录
央行网站消息,央行周二(28日)上午于公开市场开展了两品种共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是7天期逆回购650亿元,中标利率3.40%,以及14天逆回购600亿元,中标利率3.55%。
行业专家指出,逆回购的频繁使用,削弱了市场对于存准率下调的预期。
此前,央行曾于2月、5月两次下调准备金率,随着6月、7月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市场曾一度认为8月份将是央行准备金率调降的时间窗口,不过,随着逆回购的日趋常态化,市场对于短期内降准的预期明显黯淡。
当然,降准和逆回购二者并不相同。逆回购是短期融来的资金,而降准则是长期的使用预期,所以尽管数量一样,但银行对这些资金的配置和使用大相径庭。
市场人士分析,在降准预期一再推后的情况下,考虑到外汇占款减少,季节性财政缴款等因素构成货币供给压力,估计未来央行仍会继续加量逆回购,以维持资金面的中性状况。
逆回购量缩率跌传递两信号
与上周相比,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逆回购规模双双下降,且7天品种下滑更明显。与上周二、周四相比,昨日逆回购操作量分别减少950亿元和200亿元。分品种看,7天逆回购分别较上周二、周四减少850亿元、150亿元;14天逆回购分别减少100亿元、50亿元,7天品种缩量特征更加显著。
二是招标利率一稳一降,7天品种中标利率与前次操作持平,14天品种则下调5个基点。鉴于上周(21日)7天逆回购利率上浮5个基点,近两周7天、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利差收窄了10个基点。
市场人士分析,逆回购量缩率跌,表明短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好转,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流动性的预期都有所改善。直观地看,逆回购量缩率跌,原因在于机构资金需求减弱,央行连续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安抚了市场因降准未至萌生的担忧情绪,促使机构开始修正前期过于悲观的流动性预期。与此同时,在周二逆回购到期量达1500亿元、全周逆回购到期量环比上周增加超过一倍(共2500亿元)的情况下,央行随行就市减少逆回购供应规模,并下调14天品种利率,则表明其对短期流动性供求形势的预判也有所改善。
三季度货币松动节奏趋缓
逆回购的频繁使用,削弱了市场对于8月份央行准备金率下调的预期。此前,央行曾于2月、5月两次下调准备金率,在6月、7月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市场曾一度认为8月份将是央行准备金率调降的时间窗口,不过,随着央行逆回购的日趋常态化,市场对于短期内准备金率下调的预期明显趋弱。
逆回购的连续使用以及准备金率的引而不发,凸显出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两难局面。专家认为当前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将有所降低,且基于对物价和房价反弹的忌惮,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的松动节奏或有所趋缓。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面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局面,央行不愿意降准,房价回升是主要原因。此外,随着二季度楼市的回暖,房价反弹的压力日趋明显,持续走低的物价也呈现年底抬头的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