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涨2%,PPI同比下降3.5%,创近34个月新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清华研究员袁钢明教授对和讯网表示,CPI上涨与预期一致,但这不是真正的上涨,更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从8月经济数据更多的看出的是中国经济的下滑,如决策层不作出政策调整,中国或将进入严重的通货紧缩。
袁钢明表示,相对于CPI上涨他更看重的是PPI的持续下降。当前有说法认为中国工业经济正缓中趋稳,他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从近几个月公布的工业经济数据看,趋缓的势头没有得到体现,体现的更多的是还在进一步加速。PPI作为最能反映生产投资的数据,已出现连续下滑,表明工业生产出现了严重问题。但是决策层尤其是发改委并未作出相应调整,而是继续错上加错,审批了一系列新的项目,比如湛江钢铁项目,这是严重的错误决策,是发改委脑袋发热,干预市场的表现,行业现行已经很困难,新的审批项目必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产能过剩。
他表示,决策层不应该过多的干预投资、市场和信贷,如果一味靠大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将会重复过去的道路,并将走向死路。当前政府主要应该考虑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在上一轮的消费刺激政策到期后,消费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前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家电价格战,就是家电厂商在家电促销政策到期后的一种促销。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看到新的消费政策出台,政府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到提高老百姓收入上,而不是想如何更多地干预市场。当前国内主要是内需不振,刺激内需才是经济的出路。但目前改革困难重重,收入分配改革需尽快提上日程。(来源:和讯网 )
中国金属学会会长徐匡迪:我赞成宝钢这种布局的调整
吴溪淳:湛江钢铁项目从申请到批准长达6年 这在国际上成了一个大笑话
“不该上的项目乱上,该上的项目不上,现在钢铁项目国家审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在9月1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的2012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他认为,审批制度并未发挥正面作用,反而使得钢铁结构布局更不合理。
目前,中国钢铁产能既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又存在布局结构不合理局面。北钢南运、进口铁矿南进北运或东进西运,使得钢铁行业物流成本畸高。
8月27日,宝钢股份宣布从宝钢集团手中接手湛江钢铁项目,拟前期投资400亿元。
“宝钢的湛江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从项目申请论证到批准正式开工竟然长达6年之久。这在国际上都成了一个大笑话”,吴溪淳说,6年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钢铁行业新增和扩建增加的炼钢能力3.52亿吨,宝钢湛江项目才批下来,国内钢铁行业形势变化已很大,布局更不合理,钢铁企业都已丧失了布局结构调整的时间。
“相对来说,宝钢的湛江项目审批下来已经有些晚了。”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处处长刘明生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在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之下,湛江项目审批下来显得有些迟,也可能是决策者的谨慎态度。
“虽然宝钢建设湛江项目在钢铁产能过剩当下有很多争议,但我依旧赞成宝钢这种布局的调整。”中国金属学会会长徐匡迪告诉记者,首先,从物流成本看,从巴西、澳大利亚来的铁矿石运输时间将缩减2天,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其次,珠三角地区是家电和汽车生产基地,对钢材需求较大,目前依旧是从武钢股份、宝钢股份等地运输,“北钢南运”局面将改变,在湛江当地建设钢铁精品基地有地缘优势。
中国在2004年达到2.7亿吨钢铁产量时,产能过剩的论调充斥市场,政府部门通过“铁本事件”的典型处罚,建立了看似严格的钢铁项目国家审批制度,但地方乱上钢铁项目,从处理“铁本钢铁”之后,至今没有第二个被处罚的。“审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只能管住一些央企,该上的沿海现代化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没及时上,却上了很多地方钢铁项目。”吴溪淳表示。
吴溪淳认为,解决中国钢铁行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用土地法、环保法、税收法管理钢铁的建设和发展,取消名存实亡、形同虚设的行政审批立项制度,严格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财经网专稿 )
吴溪淳:宝钢及武钢的沿海项目符合钢铁业地理布局结构
河北瞒报钢铁产量近5000万吨
瞒报已持续多年,国务院两年前要求调查,但不了了之.我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省瞒报实际钢铁产量,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一“秘密”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大为恼火,并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抨击河北钢铁产量统计数据造假。
9月1日,吴溪淳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的“2012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公开表示,“去年我国粗钢产量实际已超过7亿吨,约为7.3亿吨。”
这一数据高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8327亿吨。多出来的近5000万吨粗钢产量从何而来?
“河北省上报的数据再次低于其实际产量。”吴溪淳表示,河北省地方统计部门上报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河北省全省产钢量为1.64507亿吨,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其会员(即河北省重点冶金企业)2011年产钢为1.669103亿吨,“重点企业的产钢量都已经超过全省了,这符合逻辑吗?还有更多中小企业的产量跑哪里去了?”
今年8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文章《开启经济强省新征程》中有一句话证实了河北省瞒报产钢量,“比如,河北钢铁产量已达2亿多吨,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河北省有近5000万吨产钢量没有上报。
由此,吴溪淳质疑,“河北省非重点的小钢厂真的都淘汰了吗?”
会后,吴溪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钢产能过剩和钢材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消化过剩产能的问题更加突出。
瞒报产能
河北省瞒报钢铁产量由来已久。
中钢协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早在两年前,国务院专门对此做出批示,要求统计部门对河北省实际钢产量做出调查,但至今不了了之。
“调查出来的结果把我鼻子都气歪了。”上述人士表示,河北省对统计部门的解释是,“上半年报多了,所以下半年少报一些。”
河北省各方统计数据漏洞百出,也表明河北省钢铁产量数据不实。
每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钢铁产量数据中,河北省的钢铁产量数据均波动异常。“每年1月,河北省粗钢产量总是比其他各省巨幅增加,相反,在下半年,当全国其他地区产量都增长之时,河北省产量反而下降了,这很不合常理。”上述中钢协人士表示。
河北省统计部门的数据经常令中钢协“哭笑不得”,“每年他们报上来的统计数据,经常发现粗钢产量减少、钢材产量反而增加的奇怪现象。”
河北省过于拙劣的作假手法,令吴溪淳非常不满,“河北省的生产快报连改都不改就交过来了,和去年一样,其他各省都有所增加。”
多位河北省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承,自国家限制钢铁产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以来,河北省历年上交的产钢数据均不实。
上述中钢协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河北是产钢大省,瞒报产量最严重,山东、山西也存在类似现象。
地方政府撑腰
瞒报产量背后,地方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具体任务下发到各地方政府,为了降低节能减排成本、保住产量,瞒报实际产量成为河北省各下级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
吴溪淳表示,瞒报实际产量,将对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产生直接影响,“是无法忍受的事情”,希望统计部门能加以重视。
包括河北省在内地方政府不支持本地区内的钢铁企业减产,导致我国钢铁业已丧失了结构调整的机会。
“如果今天我们还谈布局结构调整,只能是一句空话。”吴溪淳直言,庞大的钢铁产能已无法再重新布局,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便是最好的例子。
从理论上讲,我国“北钢南运”,进口铁矿石优势南进北运或东进西运,宝钢及武钢的沿海项目符合钢铁业地理布局结构。
对此,吴溪淳抨击“钢铁项目审批制度形同虚设”,无法管住地方政府乱上钢铁项目,反而不仅导致湛江项目从申请论证到批准正式开工长达6年,还使得这些项目失去了市场空间。
减产名存实亡
地方政府纵容钢铁企业不顾市场规律扩产,不仅使得我国钢铁业丧失了布局结构调整的机会,而且加剧了钢铁产能过剩,使得我国钢铁业减产“名存实亡”。
按照常理,在我国钢铁业持续微利,甚至在今年上半年亏损加大的情况下,粗钢产量应该下降。但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不降反升。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张长富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增加的粗钢产量主要来自国内重点企业之外的中小民营企业,中钢协会员单位的粗钢产量反而有所下降。“上半年,74家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1%,但非会员企业产量却大幅增长了12.9%。”
“目前,国内不仅产能过剩严重,实际产量也严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钢厂库存激增。”吴溪淳表示。
据中钢协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88万吨,比上年12月末增加310万吨。
张长富警告,库存高企有可能使得钢企上半年控产量方面取得的成绩前功尽弃,要保持高度警觉。
吴溪淳建议,政府应转变职能,用土地法、环保法、税收法管理钢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取消形同虚设的行政审批立项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