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来看,11月份为51.0%,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并达到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行业景气度继续上升。主要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时隔四个月后重回收缩区间,新订单指数两连升至近七个月的高点,新出口订单止跌回升至50%的临界点以上,产成品库存指数两连降且跌至近七个月的最低,购进价格指数两连升至70个月以来的高点。PMI显示,当前随着国家去产能和环保治理力度升级,钢厂开工率有所下降,钢铁企业订单组织良好,库存处于低位,成本支撑力度强劲。
图1: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指数变化情况

一、产量有望持续下降
11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该指数经历前两个月连续上升、并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后,重回收缩区间,预示后期国内钢铁产量趋于回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仍呈现扩张态势。采购量指数继续上升至55.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近七个月以来的最高;原材料进口指数也两连升至52.0,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上月跌至九个月最低后,本月也出现反弹,站在50%的临界点上,为50.0%,较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从这三个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当前钢铁企业备货仍显现积极心态,钢铁产量仍有反复的可能。
从钢厂的生产情况来看,近期由于成本攀升、原料供应紧张及国家环保治理力度加强等因素影响,钢厂开工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止11月25日,被调研的全国163家钢厂中,高炉开工率为76.52%,周环比下降0.28%;钢厂盈利率仅为47.24%,周环比下降6.13%。此外,调查全国69家短流程钢厂(不含调坯轧材厂),开工率为83.61%,周环比下降1.15%。随着钢厂检修增多,近期国内钢铁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21万吨、189.55万吨和315.1万吨,较9月份日均产量分别下降2.74%、4.14%和3.63%。另据中钢协数据显示,11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72.22万吨 ,较10月上旬末减少2.07万吨,降幅1.18%。据此估算,本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26.50万吨,较10月上旬末减少2.61万吨。按照往年惯例,四季度将进入钢厂集中检修的季节。随着环保、去产能、打击地条钢力度的升级,后期将有更多钢厂加入停产限产的队伍中,意味着后期供给压力将减小,预计11、12月份国内粗钢产量环比仍将呈下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