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周三在北京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从一个较长周期来看,5%的CPI和10%的经济增速并不是说高增长、高通胀,应该是说高增长、低通胀。”
周望军预测,“由于一季度受上年涨价的翘尾因素较大,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副攀升的背景下,我个人预计二季度CPI仍将处于高位运行。”
但他表示,当务之急是把物价控制在何种水平上。如果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人均工资增长15%,那麽5%的通胀率并不算高;而且从指标配比度看,10%左右的GDP增幅对应5%左右的通胀,并不意味着中国进入高通胀时代。“从一个较长周期来看,5%的CPI和10%的经济增速并不是说高增长、高通胀,应该是说高增长、低通胀。”
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此前曾表示,中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力争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
此外,为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中国最新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拟再次调高个税免征额,自每月2000元人民币至3000元,且拟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七级。
一同出席研讨会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也认为,就当前的判断来讲,目前中国是高增长,以及总体来讲比较温和的、中等程度的通胀。
中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环比增2.1%;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自去年11月以来再度突破5%,并创下32个月新高;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亦升7.3%,为30个月以来最高位。
二季度CPI仍高位运行
面对此轮多种因素推动的物价上涨,中国正使用包括收紧银根,严厉行政调控,以及增加供应等多种手段应对,但依然未能抵挡物价上涨的步伐。
周望军表示,从技术方面分析,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仍处于可控的区间,今年新涨价因素中占主要成份的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有可能出现稳中趋降,这都是积极的信号。
但他并未正面回应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能否实现。他表示,由于推物价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实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现在主要问题是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不一致的。
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此前就称,须高度关注中国的通胀形势,这一轮涨价因素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4%的目标面临较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