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金管:中国民间铁矿石指数争夺起烽烟
铁矿石年度长协定价体系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现货指数为计算依据的短期定价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中国一直对无法发出“中国声音”而耿耿于怀。在定价模式受供求关系决定无法更改的情况下,中国指数的推广似乎是一个机会。
就在中钢协还在犹豫要不要推出官方指数时,来自民间的指数争夺战已经开始。只是有专家认为,这酝酿中的“中国声音”,由于种种原因已晚了一年,最佳推广期或许错过。
指数话语权争夺
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钢铁行业资讯网站“我的钢铁”和“中国联合钢铁网”正在向市场推广自己的铁矿石指数。
“我的钢铁”是6月份刚刚在创业板上市的上海钢联(26.270,-0.25,-0.94%)旗下钢铁资讯网站,号称页面访问量最大。他们在200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铁矿石指数MyIpiC。但一直以来,MyIpiC只是作为钢铁炉料市场的一个参考指标,免费挂在“我的钢铁”网站上供用户查看。不过今年以来,上海钢联对MyIpiC进行了大力度的优化和升级,为的是接下来的全面推广。
“之前的还是略显粗疏,今年我们对指数编制的方法论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在改进之后,相信现有的矿石指数已经有了较高的专业水准,能够更真实地反应市场情况。”上海钢联矿石资讯部副经理唐晓揽对本报介绍。
另一家主流钢铁行业网站中国联合钢铁网(简称“中联钢”)也不甘落后,于7月4日在北京推出了自己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价格指数”。与常规的指数以粉矿为标的报价不同,中联钢此次还推出了块矿指数,成为国内外最早推出块矿指数的研究机构。
“我的钢铁”和“中联钢”是国内最大的两家钢铁资讯机构。他们对推广矿石指数的积极态度,正反映出目前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资讯市场的微妙变化。
矿石指数在中国一直是个尴尬的话题。尽管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铁矿石指数定价体系已经在事实上确立,但中方却在很长时间内拒绝承认该模式的变化,国内钢厂和机构也未公开支持乃至推广任何形式的铁矿石指数。
“事实上,去年5月份,淡水河谷和力拓都来我们公司考察过MyIpiC。”上海钢联多位内部人士向记者提及。当时,铁矿石年度长协定价和短期定价两种体系间的更迭正在进行,由于面对的将是全新的体系,而指数标的的选择至关重要,矿山也在权衡。
但当时由于国内明确拒绝接受指数化定价,国内机构无法推广自己的产品,指数争夺战便顺理成章转移到了外资机构一方。在三大指数的争夺中,普氏成为最后的胜利者。2010年6月2日,淡水河谷在上海世博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定价模式过渡到指数定价。当时淡水河谷铁矿石部执行董事马定思表示:“如果需要推荐一种指数的话,淡水河谷的选择是普氏。”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钢铁行业会议上。参会方不仅包括中钢协、各大钢厂和矿石贸易商,还让上海钢联汇报了目前中国铁矿石指数的编制现状。据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士透露,会上,有关高层曾示意,让上海钢联配合中钢协和中国五矿商会做好中国指数的研究工作。
当天,“中联钢”的母公司瑞钢联集团也作为参会代表出席了会议。不过,当天瑞钢联的身份是铁矿石贸易商,而非行业资讯机构。有关官员的表态显然让瑞钢联受到了触动,于是,7月4日,市场看到了“中联钢”最新推出的矿石指数。
除此之外,以宝钢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钢厂也开始专门对中国的铁矿石指数进行调查。记者从业内得知,宝钢分别对新华社发布的新华铁矿石指数和上海钢联的矿石指数进行了专门了解。央企的这一举动让业内更加确认,中国指数——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机会已经到来。
本土的优势
目前在国际市场拥有影响力的铁矿石现货指数有三:环球钢讯的TSI指数、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与《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
MBIO指数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严重萎缩。而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两家铁矿石指数,普氏指数已经被三大矿山选定为铁矿石短期价格体系的主要参照标的,而TSI指数则被广泛应用于铁矿石掉期交易中。6月29日,普氏还宣布收购了TSI母公司环球钢讯集团,两大指数归于一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