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或从一季度开始。欧债危机对外需的拖累开始显现,令外贸形势仍显严峻,今年1月我国出口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月6日至10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要见事早,动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所谓宏观审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
本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 .4亿美元,下降0 .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进出口双双进入负增长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外贸增长的消息已在不断释放。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1日在安徽开展商务工作调研中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下行态势较为明显。今年1月份,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这虽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这一趋势要高度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陈德铭再次强调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并透露,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他说,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广州考察时指出,进出口政策总体要保持稳定,如果要做调整,也应当是鼓励性的多于限制性的。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应对贸易摩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外贸企业,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地方平台面临首个偿债高峰
政策预调、微调,还可能涉及到地方债。据金融时报报道称,我国政府已指示国内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贷款进行大规模滚转。据称,由于许多贷款的本金无法偿还,各银行已开始延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现违约潮。南都记者昨日就上述消息向国家银监会求证,对方未予证实。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表示,适当延长到期日符合相关银行的利益。
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的10 .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到17.17%,即2012年偿付金额在1 .84万亿,低于2011年2 .6万亿的水平。按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第一个偿债高峰;而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无着落的局面。
此外,地方政府还面临着保障房建设的政治任务。2012年地方政府的保障房资金需求将超过2011年的5000亿水平。作为政府筹资的最重要来源,2012年的土地拍卖收入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下降到1 .6万亿左右。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资金缺口或达5000亿至10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债务的背后,是政府主导经济和土地财政的模式,使得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而且投资扩张高度依赖负债。在土地出让金的下降趋势延续中,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都将成倍放大。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了2 .9万亿,这笔预算外土地出让收入,给了各地政府大把借钱的底气。但是,看似规模庞大的土地出让金,其实地方政府真正能自由支配的并不多。此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补贴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货币政策放松不及预期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381亿元,高出12月的6405亿元,远低于2009-2011年同期超万亿的投放。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1月是中国的传统贷款旺季,由于商业银行多数将年度的贷款配额在年初积极发放以增占市场份额及提高年度获利,过去5年的1月新贷款平均为10844亿元,或占全年总新贷款份额的16 .2%.贷款增速放缓也是银行信贷无法提速的原因。201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2 .39万亿元。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存款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导致的资本流入减少;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富使得存款基础被分散。75%的存贷比规定更是限制了个别银行贷款能力的增强。李晶认为2012年新增贷款将达8 .2万亿元,而M 2同比增长将达15%.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持相同观点。认为政策放松预期调整致信贷投放低于预期。他告诉南都记者,1月初各大行信贷投放迅猛,但节前面对市场巨大的流动性缺口,央行选择逆回购而非降准来暂时缓解资金紧张,这令商业银行对今年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重新评估,实际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并非市场预期的那么乐观。
|